「我認為所有的創作都是現實的折射。透過一個作品鏡射出來的世界,可以讓你面對不可直視的現實。透過折射、變形、轉換、甚至思維的跳躍,能夠離開沉重的處境。我想或許所有關於現實的沉重,無論生理或心理上,都可以藉由創作轉化成美麗的事物。」談起這次設計的2019金點設計獎年鑑,林小乙付與這樣的註解。
2019金點設計獎年鑑,歷經數月準備與打磨,近期完成問世。即使在製作過程中,金點團隊已於多次打樣測試時先睹為快,待年鑑到書後看到最終成品,依然感到十分驚喜。
由林小乙設計的金點年鑑,信手所及都有細節。手工製的書封以白為基底,透過棉布質地溫柔收斂大面積純色的絕對。視覺輕透素雅的外觀,遠看第一眼已經先給人留下深刻印象,再近看封面上以珍珠箔燙製的圖樣,細膩且帶有透明感,只需稍稍改變觀看的角度,植物萌生變幻著的姿態隱隱發光。設計近乎幽微的內斂,卻折射出無盡的想像空間。
在付梓後某日下午,我們懷抱著對於年鑑的各種好奇,前往林小乙的工作室拜訪,一探這次設計背後的靈光。
設計的起點
集結當年度所有得獎作品,金點年鑑一次收錄餘七百件作品而不可避免的厚重,看似極大的限制,卻是一切構想的起點。「年鑑既有規格與形式上的沉重感,是沒有辦法改變的,所以我希望透過設計讓它輕盈。」
設計總是從一段文字引發想像起始,在有了為其「減重」的想法後,林小乙隨即想到她在義大利文學大師伊塔羅.卡爾維諾(Italo Calvino)《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》中讀過的篇章「輕」,並以此引述三位創作者的詩句,作為設計概念。
卡爾維諾在這本遺世之作裡,大量引述希臘神話、詩句、文學作品甚至科學所詮釋之「輕」,不是物質的狀態或表徵,而是一種面對生命或現實中不可承受之輕的態式,「所謂的『輕』,是在擺脫沉重。」
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妖美杜莎(Medusa),任何直面她的凝視者都會石化,無人得以倖免。唯獨勇士柏修斯(Perseus)不與美杜莎正面相對,而是乘著一雙飛天涼鞋,透過鏡面盾牌間接映照其身影,最終成功砍下女妖的頭顱。美杜莎的凝視,象徵著現實的沈重,讓人難以動彈,無法躲避。
「你選擇並珍視的每一樣輕盈的事物,不久就會出現它真實的沉重感,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石化的過程。當你被現實凝視得難以喘息,就不會有留給思考、留給變化的空間。」卡爾維諾藉此神話欲傳達的意涵。柏修斯憑藉世上最輕的物質──乘著風與雲,以折射的方式,克服美杜莎的恐怖凝視。然而這樣的輕盈,卻非逃避或輕浮以對。她說,「對我來說,『輕』是改變看待事物角度的方法,作為世界上塵埃般的細小線索,它廣義地運用在我大部分的作品上面。」
一本輕盈之書
卡爾維諾引述古羅馬詩人奧維德(Ovid)的《變形記》(Metamorphoses),提及柏修斯砍下蛇髮女妖的頭顱,如何溫柔、儀式性地處理:「為了不讓粗沙損傷這只蛇髮頭顱,勇士鋪了一床樹葉,使地面柔軟,再撒下水生植物的細小枝椏,然後放下美杜莎的頭顱,臉孔朝下。」故事的後續更令人意外:當這些細軟水草一觸及可怕的目光,竟幻化成美麗的珊瑚與水仙。
如此的對比與反差,進一步地延伸了林小乙對畫面的想像,她將這抽象的寓意,以珊瑚和水仙以及貝母般地光澤,具象化為主視覺,並貫穿全書。
書封是姿態變幻後的樣貌,書本中過渡的插頁,更捕捉了其中的不同瞬間,如同影片的一幀幀畫面,合起來看就是變化過程的優雅敘說。七月初於金點設計獎臉書曝光的預告視覺,寥寥幾筆黑色線條看似寓意不明,其實正是設計師企圖以水中枯枝轉化為象徵創作的起點。

年鑑出版預告視覺,象徵創作的起點。

前半部分的插頁,是變化的開端。
為了呼應輕盈的意象,年鑑在紙材選用皆經縝密考量。扉頁使用松韻紙,質地澎鬆,而插頁則用最薄透的輕磅新月紙,並以手工燙金,刻意製造壓力手感。以暖白絲光棉為基底的書封,色澤低調、質地柔和,而珊瑚與水仙的綻放,則以珍珠箔及白箔和金箔,做出細膩層次堆疊。
在布上做大面積燙工其實頗具難度,尤其以非燙布專用的金箔製作,首先要面對金箔穩定性及互疊相容性的挑戰,加上林小乙要求不同燙箔需要有不同的壓力、溫度設定與停頓時間,流程確認嚴格繁瑣。由於書封視覺圖像的線條相當幽微細緻,加工過程要顧及畫面全面性、也要顧及燙箔與布料能否咬合,光是打樣測試就耗去半天時間。
此外,封面使用特殊規格的棉心,不僅需手工裱布,由於棉心特別蓬鬆,書溝處的壓製設定,包括上膠合書與壓力細節,也經過多次現場溝通調整,才達到理想狀態。她說:「年鑑部份使用的加工,對設計師來說並不陌生。我對於常見的工法是懷抱虛心的,因為需要高的技術質量,以及與工廠端的溝通默契,才能呈現工法的細緻性。」

以珍珠箔、白箔和金箔等三種箔樣做出層次,做工細膩費時。
安靜與隱身
每處設計幾不可見的幽微與纖細,如塵埃微粒的存在感,來自盧克萊修帶給她的啟發。
除了文學,卡爾維諾也從科學的角度詮釋「輕」,認為今日科學的每個分支,都在表明世界由微小的實體所構成,例如原子、夸克、神經元等,而這樣的思考,會讓物質的沉重感消失。他以古羅馬哲學家盧克萊修(Lucretius)的《物性論》加以詮釋:「塵埃微粒在暗室裡一束陽光柱中漂移旋轉/薄細的貝殼/全都相似卻又各自不同…」。
「盧克萊修的詩,凸顯那些空虛、微弱、幽微的事物,用來消融這個現實世界的沈重感,並且讓你感知,即便看不見,一樣是存在的。」林小乙說。
她提到參與年鑑設計的團隊成員與她合作多年,都有著多年製作雜誌或刊物的經驗,對於流程掌握、彙整與理解消化大量資訊並不困難,大部分時間,她只是與團隊溝通如何清楚呈現這些多元的作品。
為了突顯年鑑最重要的內容──得獎作品,她將內頁版面定調為安靜、中性、穩定的載體,並邀請也曾是金點設計獎得主的設計師洪彰聯,參與版型設定。洪彰聯對平面編排設計語言敏感度極高,長期合作的關係,林小乙很清楚他設計上的長處,希望能將設計風格盡量收斂,以金點設計獎的精神和凸顯得獎作品為主,制定出一套閱讀上最舒服的版型。
他們先以林小乙制定的字型為基礎,再從文字編排帶出空間感,包括照片處理、版面配置等。最後,林小乙在每個篇名頁處,以局部亮油印刷的方式,把設計概念放進來,再微調至理想的平衡。
「我希望設計師的角色在這裡是安靜與隱身的。我們可以用看不見但真實存在的方式,支撐這本年鑑的成立。」
幽暗裡的微光
林小乙以極為內斂的氣質,優雅完成金點年鑑的設計。
透過局部亮油,內頁如書枚、頁碼,或是水中枝葉的形象,乍看雖不顯眼,但稍稍改變觀看角度,即可看到散發小小的光澤,與她的設計理念呼應對爍。這是卡爾維諾引述法國詩人蒙塔萊(Eugenio Montale)的〈小遺言〉帶給她的第三個靈感:「夜間/在我腦海中那閃閃發光的/如蝸牛涎線發出的貝母般光澤/如拋光玻璃留下的碎屑/不是教堂亦或工廠的燈光…」。
那像是面對現實陰影壟罩,或相信的價值消亡時,依然存於心中的火花。藉由轉化蒙塔萊詩中意象,傳遞這樣的訊息。「蒙塔萊用微弱的、泛出光澤的蹤跡,與晦暗事物形成對比,是很吸引我的。如果能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現實,即便是幽微的光,還是很值得信任。」
從封面、內頁、以至於每個細節,林小乙將「輕」的概念具體而微地展現在年鑑設計中,如此幽微,卻又如此堅韌,安靜又不可見地存在著。

設計師簡介
林小乙 atom no color。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(AGI)會員。設計師、編輯、藝術指導與視覺顧問。
作品涵括電影、廣告、書籍、唱片、藝術等範疇,包括2011年金馬影展主視覺、侯孝賢《刺客聶隱娘》電影海報、Sotheby’s限量藏家專冊、兵庫県立美術館「無時無刻─いつ、いかなる時も─蘇笑柏展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