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AW 整體空間裝置規劃
質物霽畫長期擔任米其林二星餐廳RAW的空間裝置統籌,一年四次季節性地更換,搭配RAW的季度菜單做空間的詮釋,使顧客享受味覺饗宴時,也獲得豐富的沉靜式美感體驗。
質物霽畫長期擔任米其林二星餐廳RAW的空間裝置統籌,一年四次季節性地更換,搭配RAW的季度菜單做空間的詮釋,使顧客享受味覺饗宴時,也獲得豐富的沉靜式美感體驗。
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「走桃花」,透過編輯地方的採集精神,以自然山林、人文記憶、產業創新、文化轉譯等視角,重新編整打造出跨域、共感、創新及設計整合的地方文博會。
2020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「朝霧記:尋訪消失的臺北眷村」藉由晨間朝霧的意象與地景藝術作品,傳達眷村文化在眷村地景消逝之前,早以自在地刻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。
如果港口有眼睛,看到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呢? 藝術家們踏入漁港,與漁民一起生活、創作、看海,在正濱漁港劃一條時間線,將基隆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濃縮在這海的一日裡。
透過生活產業、社會文化與工藝家自我哲學三個展區,呈現臺灣特殊的環境、歷史文化,建構臺灣工藝發展光譜。並揭開幕後典藏工作,以檔案文件、影像紀錄,描繪典藏工作。
「隨著風,循聲音前進,進入循環的流。」展覽透過不同人物與環境的視角,引發提問、思考,從而探討循環設計能為生活日常帶來的可能與希望。
參與團隊橫跨7個國家,共計65件作品參展。引光進入城市街廓,分別以舊城古蹟與科技藝術敘說城市文化多樣面貌。光臨藝術節不僅是祈福,更是象徵新竹乘光迎向嶄新的未來。
策展以三個展覽企劃子題:「紙張上的史地學」、「山林間的博物學」、「巷弄間的人類學」出發,從歷史調查、自然生態、在地人文等不同層次觀看視角,深入認識坪林故事。
2020 DigiWave 是一個以科技為主軸的慶典。作為科技與慶典的交集,我們提出了「無條件進位」這個概念,向那些義無反顧前往未來想像的實踐者們致敬。
花蓮,時間與地理交會之處,是傳說故事開始的地方,是神性人性交融的所在。展覽邀請觀眾化身為「據說考古隊」的成員,聆聽石頭紋理中夾藏的故事,支取來自遠古的勇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