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儘管華人市場和華人設計已愈來愈受到重視,但不可諱言,如今全球的設計仍由西方主導,在此情勢下,究竟該如何突顯華人設計?樺致形象設計有限公司創意總監楊佳璋表示,華人最得天獨厚之處就在於我們擁有深厚的文化傳統,因此他建議做設計時,不妨從華人的文化底蘊出發,再搭配國際化的語彙,創作出讓西方人也看得懂的作品,如此,華人設計才能被突顯、被世界看見。
楊佳璋認為,為華人市場做設計時,可從文化底蘊、思維邏輯、風俗民情、政治議題等四個面向來考量。在文化底蘊方面,楊佳璋表示,華人有深厚的文化傳統,老祖宗留給後代的文化資產彌足珍貴,因此在設計上,華人設計師比起西方設計師有更豐富的素材可取用,有些美學觀念甚至是從小就潛移默化了,「我們可將華人深厚的文化傳統轉化成文化底蘊,運用在設計上,這是華人設計師很大的優勢。」
在思維邏輯上,楊佳璋認為,華人較為內斂、謙卑,不像西方人大鳴大放,因此華人的設計通常較西方溫潤,這樣的設計也比較能被市場接受。在風俗民情方面,一定要了解華人的生活習慣和忌諱,例如送禮就很忌諱用白色或黑色的包裝,但西方國家就沒有這樣的顧慮。政治議題是華人市場的另一項需考量的因素,楊佳璋表示,特別是在台灣,有些政黨色彩濃厚的客戶,即便他的商品和政治完全沒關係,但他仍會對特定色彩產生忌諱,例如藍或綠,以上這四大面向在為華人市場設計時皆要納入考量。
政治竟也會影響到設計?楊佳璋舉例,樺致形象去年為台中航空站設計logo時,由於適逢政黨交替,客戶對色彩的選擇就格外謹慎,最後定案的紫色加黃、橘色,巧妙地避開了敏感的政治色彩,也獲得客戶認可,「華人似乎特別熱衷政治,台灣、大陸、香港都是,為此市場做設計,把政治考量進去是很重要的。」楊佳璋說。
從事平面設計近20年的楊佳璋,注意到近年來企業對識別系統要求的改變,他指出,20年前,客戶總要他們把logo設計得很像國際品牌,最好不要讓人知道這是家台灣公司,反映了當年台灣做代工的產業型態。但是近年來企業從OEM轉型到ODM、OBM,紛紛創立自我品牌,因此開始強調要突顯自己的特色。楊佳璋舉例,樺致形象曾幫中壢的健行科技大學做企業識別系統,最後雀屏中選的是一個由「行」的古字衍生出來的圖騰,「我們設計了很多,也包括用英文名稱CHU去設計,但最後客戶覺得這個『行』的古字不管在台灣或國際上,都不會有人跟他們一樣,類似這樣的狀況愈來愈多,這代表客戶已愈來愈認同華人文化,不再是試圖隱藏,而是能引以為傲。」
楊佳璋總結表示,華人其實有很好的設計力,一點都不輸國際設計師,我們應當好好珍惜和運用文化上的優勢,如果能從華人的文化底蘊、思維邏輯、傳統民俗中擷取最優良的部分,再運用國際的語彙來表達,華人設計才能有機會被世界看見、進一步被國際認可。
楊佳璋小檔案
楊佳璋現任樺致形象設計有限公司創意總監及負責人、中華平面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、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等職,在平面設計領域叱吒縱橫近20年,專長為企業識別系統、商業空間、及品牌整合行銷設計,作品曾榮獲金印獎、Good Design優良設計產品形象獎、及2012韓國卓越大獎(Award of Excellence)最佳平面設計獎。
曾為多家知名企業服務,包括大眾電信、捷安特、奇美電子、三商美邦人壽等,並連續多年擔任台北市政府「台北市企業品牌創新升級計畫 (品牌台北)」、德國iF設計獎 “Concept Design Award” 評審委員,是台灣平面設計領域的代表人物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