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園—水墨現場台北展博會
「流園—水墨現場台北展博會」以當代材料與工法,借用園林手法,將水墨精神寫意重建,使觀者優遊其中,感受東方文人詮釋的自然山水,同時兼顧展場的臨時與可回收性。
「流園—水墨現場台北展博會」以當代材料與工法,借用園林手法,將水墨精神寫意重建,使觀者優遊其中,感受東方文人詮釋的自然山水,同時兼顧展場的臨時與可回收性。
美學經驗的分享與傳遞是此次執行教學空間設計規劃案之初衷,揉合藝術及技術的衝突與關聯,嘗試建置公家單位不同於過往的場域個性,我們希望重組學生對於工藝教室的想像。
「走進臺灣的濃縮地景,聆聽花開的聲音。」以台灣豐富的地形植栽群相作為主人,歡迎來自28個國家的世界庭園與藝術作品,來美麗之島、高山之國作客!
將玻璃想像為承裝新竹的「文化容器」,連動不同領域的設計師與藝術家,結合在地工廠與循環經濟概念,讓觀者感受玻璃材質的魅力,扭轉大眾對於傳統工藝的想像,讓玻璃成為新竹的新名片。
以「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」重新定位傳統慶典的「大溪大禧」,是為迎接有大溪第二個過年之稱的關聖帝君聖誕慶典,以新型態的地域慶典演繹傳統文化的創生。
「演變舞台」是一個為期12天,濃縮台灣文化的演變與進化的整體策劃,以「表演」和「紀錄」雙主軸策劃,打破表演與展覽、前台及後台的界線,展場即是表演場。
文博會期間化身一間專注於桃園的「桃花源設計事務所」,為桃園分析城市議題並提出協助城市前進的行動,引導民眾在結合詩性空間的場域中,看見耳目一新的桃園。
2019台灣燈會舉辦在屏東大鵬灣,主題式燈會樂園的設計規劃結合美麗海洋灣域景觀,加上現代科技、燈光、音樂打造藝術、設計、傳統、科技大結合的台灣屏東燈會。
12 個圓形展區構築 6 個屬於現在和未來的對話空間,當人(觀展者)穿梭其中,隱然促進了現在與未來之間的交流,也突顯人在時間軸中的角色定位。